您的位置 首页 影评

这季《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看下来,徐浩伦谭湘文稳坐无冕之王,何广智也太能打了!

本季节目推出的纯享版模式,彻底剥离了点评与幕后花絮,将观众的注意力完全锚定在舞台本身。回想当初追第一季时,竟对这种“无干扰”模式一无所知,白白承受了那些冗长访谈带来的节奏断裂,如今想来实在可惜。纯粹的表演呈现,才真正还原了喜剧最本真的魅力。

这季《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看下来,徐浩伦谭湘文稳坐无冕之王,何广智也太能打了!

当然,到了赛程后半段,我还是会切回完整版,只为对照现场观众的投票结果与自己的内心评分,观察那些微妙的偏差,揣摩大众审美与个人偏好之间的张力,这种对比本身也成了一种独特的观赛乐趣。

小帕的首秀《“你是新来的妈妈吗”》堪称当季核爆级舞台,情感浓度与表演张力交织,瞬间将我击穿。那一刻我甚至以为,整季不会再有作品能与之比肩。然而随着赛程推进,她的后续表现却渐显乏力,仿佛首演的光芒耗尽了所有能量。直到半决赛,她的状态已让人质疑其晋级的合理性;好在决赛及时回调,重新挖掘自身经历,找回了些许锋芒。后来我特意补了她与鲁豫的对谈播客,才更深刻理解那段经历对她创作的决定性影响。

小奇的起点同样惊艳,《上中专的人天天在想什么》文本扎实、节奏精准,笑点之下暗藏社会观察,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文本喜剧。可惜之后几场未能持续突破,风格虽独特,却也易陷入模式化。好在总决赛的《我想变成一个麦克风 杵在中专的校门口》重回深度,用荒诞包裹现实,余味悠长,令人唏嘘。

王小利的存在宛如定海神针,每一登台都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场。她的段子不靠夸张肢体,而是凭借强大的逻辑与清醒的自我认知,输出极具辨识度的观点。那场《我爱思考,有主见,与众不同,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和价值体系,而且冰雪聪明》几乎可以封神,是思想性与喜剧性完美融合的典范。

贾耗虽未复刻上一季的巅峰状态,但他那套略带“痞气”的叙事节奏依旧牢牢抓住观众。他的临场反应堪称本能,哪怕即兴也能稳住笑点,这种“天生属于舞台”的特质,让他始终稳居票选前列。

孙书恒从首场剖析i人心理的表演就让我眼前一亮,真实得近乎自虐。初期笑果略显克制,但越往后越显功力,半决赛的表现绝对配得上决赛席位,遗憾止步令人扼腕。

小四爷的语言魔术令人叹服,他能将平淡话题点石成金,用语速、停顿与措辞构建出独特的喜剧磁场。相比之下,高寒虽同样才华横溢,但稳定性稍逊。有趣的是,两人都有种“社交绝缘体”般的直率,说话不绕弯、不给面子,这种“反社交礼仪”的特质反而成了观众眼中的真实魅力。

锐锐的表演像一杯温茶,初尝平淡,细品回甘。他属于慢热型叙述者,用平实语调讲述生活褶皱,后劲十足。

步惊云的《你知道一个女孩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活着啊》以极简姿态击中人心,一句“活着”道尽千言万语,震撼久久不散。

小块以《我终于意识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真相 我其实是脱口秀之神》开场,自信张扬,毫无偶像包袱,讨票方式坦荡得可爱,可惜未获现场共鸣,令人惋惜。

小雪喊出《我就是巨人 我还能带出两个小巨人》时,那种女性力量的爆发极具感染力,后续发挥也稳健有力,最终落选实属遗憾。

何广智是本季的稳定输出标杆,每一场都像精心打磨的艺术品。他与徐志胜常被并列讨论,但在我看来,他的文本密度与情绪控制更胜一筹,堪称全能型选手。

至于徐浩伦与谭湘文,我曾对他们的高人气存疑,直到完整看完一场才彻底折服。他们的默契如呼吸般自然,生活化叙事中流淌着高级的幽默。登上春晚虽稍显拘谨,但在主流舞台上已是难得的清流。第二季他们延续统治级表现,决赛第二场的表演已具备剧场级质感。虽未夺冠,但在我心中早已加冕。听闻明年退赛,不免失落,幸而B站仍有经典可回味。他们从不刻意升华,只用真实日常逗人发笑,而这,或许才是喜剧最珍贵的底色。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