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评

对不起啊、谢谢你,还有,我爱你!——看完《俗女养成记》的真心话

你有没有在某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人生既漫长得足以让我们跌倒无数次后依然能够爬起,又短暂到容不得我们浪费光阴去自我怀疑与否定?这部剧用最温柔的笔触叩问着每一个观众的内心。

对不起啊、谢谢你,还有,我爱你!——看完《俗女养成记》的真心话

第一集便以一场醉酒戏拉开序幕——二十岁的放纵或许带着青春的张扬,而四十岁的失态却只剩下一地心酸。当嘉玲面对前男友在街头失控痛哭时,她那夸张又克制的反应让人忍俊不禁,笑过之后却又泛起一丝悲凉,仿佛看见了成年人情绪崩塌时最真实的模样。

第二集里,小姑姑不愿屈从于传统婚姻安排,拒绝走进压抑的家庭生活,这份坚持本不该被指责。年幼的嘉玲天真烂漫,在家庭纷争中仍不忘牵着妹妹上厕所,那份纯真令人心头一暖。而那一碗猪油拌饭,则勾连起几代人对饮食习惯的不同理解:是固守传统的执念,还是顺应时代的选择?剧中并未给出答案,却引导我们学会共情与包容。

第三集谢盈萱彻底颠覆形象,将一个市井气息浓厚的母亲演得活灵活现。当老板轻蔑地说“你女儿像7-11”时,屏幕外的我们都忍不住怒火中烧。父亲一句“刀下留人”的咆哮式护女宣言,瞬间点燃全场笑点,堪称喜剧教科书级别的表演。更值得深思的是,即便社会风气相对开明,关于性与爱的教育依旧缺位。而童年蔡永森清秀灵动的模样,也为角色埋下了命运伏笔。

第四集的家庭餐桌戏堪称神来之笔:阿嬷和妈妈互相推卸喂食责任,结果咸鱼、中药全数落空,反倒是爸爸误食蟑螂蛋成了“替罪羊”。孩子们的小聪明在这场闹剧中展露无遗,荒诞中透着真实的生活肌理。

第五集高唱自由之歌,为单身正名,为选择喝彩。小时候的嘉玲得知自己是垃圾桶边捡来的那一刻,脸上写满了震惊与呆萌,令人捧腹。剧情巧妙呼应前文——阿公为何惧怕警察?是否藏着不为人知的过往?阿嬷口无遮拦让妈妈尴尬不已,而嘉玲说话结巴的小细节也成为人物记忆点,增添趣味。

第六集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幸福不在豪宅华服,而在烟火人间。原来小女孩梦想成为家庭主妇,是因为童年记忆里的厨房总飘着饭菜香。相较于邻居家的精致体面,陈家粗粝却温暖的日常才真正打动人心。

第七集笑料密集如雨点:饭桌上的唇枪舌剑、全家围观熟睡嘉明的诡异画面、模仿包青天的阿嬷、永远说“没问题”的顺从母亲、逗趣搞怪的父亲……每个片段都充满生命力。尤其父亲既能做玩伴又能给鼓励的形象,令人羡慕。公交车上三人依偎入睡的画面,则在喧嚣中注入一抹宁静温情。

第八集情感全面爆发,成为全剧泪腺开关。父亲从前嗤之以鼻的粉色狗狗,在信中被他一笔一画认真描绘,细腻转变令人动容。阿嬷看到叔叔带回的东西潸然泪下——再不成器的孩子,也是母亲心头肉。只愿他从此远离赌桌,重拾人生。

第九集里,嘉玲终于听完了阿嬷一生的心愿。“陈李月英”这个名字比“医生婆”更有温度,也更贴近她的灵魂。祖孙共同绘制的台北生存指南妙趣横生,柜门修好象征心结解开。阿嬷临别前哼唱的老歌悠扬婉转,仿佛诉说着岁月长河中的悲欢离合。

第十集收官之作,情感如潮水般涌来。家人录制祝福视频时的笨拙与真挚,妈妈深夜准备防狼喷雾却躲镜头流泪的瞬间,无不戳中软肋。当嘉玲决定回到台南,她找到了快乐的答案:父母安康,爱人相伴,家人围坐,灯火可亲。删减片段中妈妈偷看日记并非窥探,而是试图理解孩子世界的勇敢尝试。父亲与佑仔紧握的手,是对包容最好的诠释。而那个与童年自己相遇的蒙太奇,将台湾独有的人文情怀渲染到了极致。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