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香港的天空会飘下不真实的雪?这并非气候异变,而是麦浚龙在《风林火山》中精心编织的一场视觉寓言。八年磨一剑,这部作品承载了太多影迷的期待,尤其是曾被《僵尸》深深震撼的观众。那部电影不只是对类型片的颠覆,更是一次灵魂层面的叩问,带着阴冷的诗意与挥之不去的哀伤。然而,《风林火山》却以另一种方式击中了我——不是震撼,而是持续不断的不适与疏离。

从铜锣湾街头横七竖八的尸体,到医院爆炸时无辜者化为灰烬;从三位女警被虐杀后投影成“艺术照”的惊悚画面,再到阿焦毫无尊严地沦为工具人被随意抹除——这些场景不断唤醒我对《僵尸》中小白之死的记忆。那种冷漠、那种将生命视为实验材料的创作姿态,在《风林火山》中非但没有收敛,反而被放大成了整部电影的基调。每一个角色似乎都在扮演鲍起静饰演的梅姨:为了执念、权力或复仇,轻易碾碎他人存在的价值。
麦浚龙镜头下的世界,名为“风林火山”,实则是人性贪嗔痴的修罗场。李雾童家族掌控资本命脉的傲慢,狄文杰困于黑白界限的情感撕裂,王志达因贪婪而自我吞噬的堕落,程文星对宿命的麻木顺从……每个人物都深陷于各自的执迷之中,而导演本人仿佛也未能幸免。影片反复抛出问题:“你想唔想洗牌再来过?”可每一次回应都是沉默的否定——“冇得洗牌再来过的”。这不仅是剧情的宿命论调,更像是对现实香港的一种隐喻性哀叹。
技术层面上,摄影构图考究,演员表演精准到位,张叔平的美术设计依旧充满仪式美感。但正是这些表面的精致,愈发凸显出内核的空洞。当影像语言足够成熟,却服务于一个缺乏真正情感支点的叙事时,其冲击力便容易滑向炫技与自溺。所谓“意义”在此显得虚浮,仿佛导演早已认定世间情爱皆无重量,可若真如此,又何必费尽心思构建如此复杂的人物关系网?
高圆圆饰演的刘思欣本应是全片关键枢纽,她与李雾童之间的情感纠葛却被处理得生硬断裂。导演试图引入俄狄浦斯式的心理结构,却未在叙事中埋下足够线索,最终使这一角色沦为棋盘上的摆设——看似掌权,实则被动。同样遗憾的是梁家辉与杜德伟的角色,本可形成镜像对照,却连一场正面对峙都没有,错失了戏剧张力的最佳引爆点。
更值得玩味的是那些漂浮的意象:雪花象征毒品,也暗示核冬天后的荒芜;黑色救护车、白色711标志,无不指向一个被重构的现实。既然现实中的香港从不下雪,何不更大胆些?让雪变成黑色、黄色,甚至带血?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潜力并未被彻底释放。而麦俊贤这个精神分裂的卧底,恰如这座城市自身的写照——迷失身份,无法确认归属,甚至连幻想中的孩子都无法降生。
多个未出生的胎儿意象交织出现,仿佛在诉说一种集体性的生育危机:这座城,已无力孕育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