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评

聊聊2025年《深海》这电影咋样

在影视界,评判一部作品的好坏有着一套独特的标准:若创作者由于技艺欠佳导致观众感到不悦,那无疑是失败之作;但如果创作者的目标便是制造这种不适感,并且确实实现了这一目标,那么这反而可以被视为成功。《深海》这部电影,恰好体现了这两种极端。

聊聊2025年《深海》这电影咋样

与之相对比的是《哪吒》系列。饺子导演在凭借《魔童降世》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又推出了《魔童闹海》,就像是为粉丝们准备了一顿精心调制的盛宴,不负众望。而田晓鹏,在《大圣归来》赢得广泛赞誉之后,似乎变得有些“随心所欲”,毅然决然地创作出了《深海》。如果将两者进行比较,前者更像是一位尽职尽责的项目经理,带领团队稳步前进完成一项宏大的任务;而后者则像是怀揣着匠人梦想的人,但其修为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有评论认为田晓鹏“志存高远但能力有限”,但我认为他真正缺乏的不是才华,而是对创作本质深刻的理解和自我反省的能力。要知道,优秀的叙述并非依靠神秘的秘诀,而是源于创作者深入内心的反思。遗憾的是,田晓鹏未能准确把握他想要探讨的主题,也未能清晰地理清故事架构。(实际上,《哪吒》中对于“反体制”话题的处理也有不足之处,虽然涉及到了相关议题,但在深度上有所欠缺,表现方式也不够优雅。不过作为商业大片,它并不完全依赖于这些议题。而《深海》在这方面的缺陷就更加明显了。)

还有人将《深海》与宫崎骏的作品相提并论,试图模仿出如《千与千寻》那样的风格,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想法。然而,《深海》并没有学会《千与千寻》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陌生化”技巧,至于其他关键要素更是无从谈起。况且,《千与千寻》的核心是日本文化的精髓,而在国内,又有谁能自信满满地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作为作品的灵魂呢?(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我当初没有给《千与千寻》满分,是因为尽管它的核心意义深远,但从表现形式来看,它的“外壳”与《深海》相似,相对容易实现,更多是为了吸引大众的兴趣。宫崎骏晚年作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放弃了表面的形式,专注于内涵的挖掘,可惜似乎并未得到预期的观众喜爱。)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两年前,我的一位朋友陪她的闺蜜去看了《深海》,之后向我抱怨说她不明白为什么她的闺蜜会被电影感动得流泪。这位朋友相当理智,没有被电影里那种先设置情感陷阱再煽情的手法所打动。的确,保持清醒是对的,因为这种结构本身就是一种刻意为之的情感操控手段。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