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评

看完《首尔夏天》才明白,韩国人为啥都不想生孩子了

最近影院里的新片总让人提不起劲,故事千篇一律,看完连讨论的欲望都荡然无存。直到一位多年未联系的老同学突然发来消息,强烈推荐B站上一个叫“食贫道”的纪录片频道,说它拍得比多数院线电影还扎实,画面质感直逼BBC出品。

看完《首尔夏天》才明白,韩国人为啥都不想生孩子了

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态,我点开了他们最新上线的付费作品——《首尔夏天》,一部长达三小时二十七分钟的非虚构影像。

没想到,这部片子从第一帧就牢牢抓住了我。4K超清镜头下,街头巷尾的细节纤毫毕现;采访对象面对镜头毫无防备,言语间尽是未经修饰的真实;空镜调度极具美学意识,每一秒都像在呼吸着这座城市的脉搏。

通常超过两小时的影片已足以让观众分神,可《首尔夏天》却让人沉浸其中,时间仿佛被压缩成了几十分钟。

影片以冷静克制的旁白开场,用史料与口述结合的方式,勾勒出韩国自建国以来的政治变迁史,清晰呈现了冷战背景下意识形态的拉锯与社会结构的演变。

在资本主义体制下,韩国创造了“汉江奇迹”,经济腾飞令人瞩目。但繁荣背后,是年轻人日益沉重的生存压力与集体性精神倦怠。

如果历史走向另一条路径,如今的韩国是否会更好?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至少可以确定,朝鲜式的封闭生活并非民众所愿。

纪录片巧妙地通过一组对比揭示了社会撕裂:济州岛上的93岁海女清晨便潜入深海捕捞鲍鱼,皮肤黝黑却眼神明亮,身体状态远胜同龄人;而江南区某位匿名贵妇,同样年过九旬,却每周接受整形手术,只为在离世前维持“体面”的容貌。

前者靠劳动赢得尊严,后者则在资本与审美的夹缝中挣扎求存。你会选择哪一种人生?

随后的叙事重心转向韩国年轻一代的命运困局。无论是高考考生还是偶像练习生,他们都像是被推入一场高风险赌局,押上青春、健康乃至自我认同,只为换取一丝阶层跃迁的可能。

中国学生常抱怨学业繁重,但看过片中景象才明白何为“卷到极致”。首尔补习街周边林立着专为学生服务的诊所,许多高中生每天仅睡三四个小时,靠定期注射维生素和兴奋剂类药物维持清醒。

更令人唏嘘的是,不少初中生就被家长带去整容医院,削骨、隆鼻被视为“升学投资”的一部分。

这种系统性的压榨,早已超越教育本身,演变为对个体生命力的持续榨取。经历过如此高压的人,又怎会对生育抱有期待?

另一边,无数放弃高考的年轻人投身练习生行业,日均训练十小时以上,自费聘请声乐、舞蹈导师,每月面临淘汰考核。即便成功出道,也难逃公司剥削与市场淘汰的命运。

片中跟拍的一位24岁女练习生,已练习七年仍未出道。她的梦想或许注定落空,但镜头记录下的每一次挥汗如雨,都是对命运无声的抗争。

在韩国,年轻人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成为考试机器,要么赌上一切追逐星光。而像海女那样依靠体力与自然共生的生活,反倒成了失败者的选择。

资本逻辑已渗透进社会每个角落。江南夜店门口,年轻貌美的女孩免票入场,而衣着考究的中年人即便愿意支付天价门票,也可能被拒之门外。

教育产业化更是将希望明码标价。二十年来,补习班从补充变成必需,学生沦为流水线上的产品,整个青春被焦虑与疲惫填满。

这场景曾一度在中国隐约浮现,所幸政策及时纠偏,遏制了教培野蛮扩张。

或许,这正是我们制度韧性的一种体现。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