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评

好久没看到这么带感的年代剧了——《生万物》观后感

9月3日,一部牵动无数观众心弦的年代剧正式落下帷幕,而这一天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那个曾被称作“九三阅兵”的庄严时刻。当剧终人散,荧幕归于平静,回望剧中天牛庙村几十年的风雨变迁,再对比那段山河破碎、家国蒙难的岁月,方才真正体悟到:曾经的困顿与挣扎,竟也在侵略者的铁蹄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好久没看到这么带感的年代剧了——《生万物》观后感

那是怎样的一个年代?贫困如野草般在大地上蔓延,饥饿是家常便饭,封建礼教如铜墙铁壁般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女性的命运被牢牢绑在父权与夫权的车轮下,婚姻不过是家族利益的交易,人与人之间充斥着算计与隔阂。天灾人祸轮番上演,但真正将一切推向深渊的,是外敌的入侵。那一刻,所有内部的纷争与苦难,都在民族存亡的危局前黯然失色。

如今,硝烟早已散尽,山河无恙,盛世如画,正如先辈们梦寐以求的模样。而这部剧,正是以一种沉静却有力的方式,将那段被尘封的岁月重新铺展在我们眼前。

故事从一个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村庄开始。贫富差距早已存在,即便在最偏远的角落,也逃不开等级的划分。而更根深蒂固的,是那套绵延千年的封建秩序。说实话,起初我对这类题材已有些审美疲劳,尤其是那些对女性压迫的赤裸呈现,每每令人窒息。可正因那是真实的历史切片,是我们祖辈走过的路,才让人无法移开目光,只想一探究竟。

开播前看到杨幂、蓝盈莹的名字,心中不免存疑:她们能否驾驭这种粗粝的年代质感?但当倪大红与林永健的名字浮现,瞬间便踏实了。这两位戏骨一出场,整部剧的基调立刻沉稳下来。他们之间的对手戏堪称一绝,一句句“呸”字带着浓重的乡土气息,配合着夸张的表情与拖长的语调,将村民间的口舌之争演绎得活灵活现,仿佛从泛黄的老照片中走了出来。

蓝盈莹的表现尤为自然,举手投足间毫无雕饰。杨幂虽演技在线,角色也讨喜,但她那张过于精致的脸,总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现代感,与周遭的灰暗底色略显格格不入。不过,瑕不掩瑜,她的存在并未动摇整部剧的厚重基调。

剧中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即便是最初令人反感的角色,也在命运的流转中逐渐显露出可爱的一面。尤其是绣绣与大脚这对“多事组合”,整天为邻里操心,插手各种闲事,结果常常好心办坏事,闹得鸡飞狗跳。可他们从不记恨,也不懊恼,活得坦荡又热忱。宁大小姐能把日子过成这样,实在令人佩服。

选角整体精准,人物立体饱满,唯独在饥荒场景的处理上稍显不足。演员们虽衣衫破旧、面有菜色,但精气神却过于充沛,全靠台词提示“饿得不行”,视觉上却难有共鸣。

婚姻线贯穿全剧,错综复杂,如同命运之网。无论是包办还是自由恋爱,最终都难逃时代的洪流。回首一生,谁又能断言当初的选择是对是错?日子在锅碗瓢盆中流走,人心在岁月更迭中变迁。我们究竟是在主宰命运,还是被命运推着走?界限早已模糊。

此剧最令人称道的,是其明快利落的叙事节奏,毫无拖泥带水之感。情节跌宕,环环相扣,人物从外貌到性格、从出身到经历,皆清晰可辨。观众只需稍加梳理,便能完整复述每个人的命运轨迹,这种叙事功力实属罕见。

更难得的是情感的爆发力。结局一集,催泪如雨。老年绣绣买票返乡,旧地重游,故人竟以青春模样逐一浮现眼前。那一刻,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悲喜交织,令人窒息。我们怀念的从来不是年轻的容颜,而是那段不知离别为何物、满怀希望的时光。

时光匆匆,当记忆变得厚重,离别也悄然临近。我们将告别这片土地,告别曾深爱的一切。原来一生如此短暂,唯有在你来过又离开之后,才真正懂得,什么是活着的重量。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