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评

冰雪封印下的东北魂:用喧闹与色彩书写的生存艺术

每当有人问我东北的冬天有多长,我总会半开玩笑地说:“那感觉就像一年有大半时间都被冰雪封印着。”听的人往往一笑置之,觉得我在夸大其词。

冰雪封印下的东北魂:用喧闹与色彩书写的生存艺术

可只有真正生活在这里的人才懂,那不是夸张,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体感。

还没等桂花香散尽,十月初的风就已经带着刺骨的寒意,夹杂着细雪扑面而来。呼吸间仿佛吸入了无数微小的冰刃。等到次年三月,春雷未响,雪花依旧偶尔造访,落在手心迟迟不肯融化——冬天的尾巴,拖得比谁都长。

最折磨人的其实不是零下二十度的低温,而是雪后的世界:万籁俱寂,连脚步声都被厚厚的积雪吞没,仿佛整个大地进入了休眠。

雨是夏夜的喧嚣交响,而雪,是冬日里一场漫长的默剧。

可东北人从不任由寂静主宰。

当自然试图用雪白抹去一切声响,我们便用声音反击。街头巷尾,板胡拉出苍凉的调子,二胡低吟着岁月的沧桑。唢呐一响,直接把喜悲都吹上天际。再加上那一声声洪亮的“哎——大妹子!”“老铁,干啥去?”——热闹,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不只是声音,色彩也从不甘于沉寂。大红的围巾、翠绿的毛衣,甚至被南方人笑称“村味十足”的大花棉袄,在银装素裹的天地间,反而成了最鲜活的生命力。

在严寒封锁的季节里,创作的土壤贫瘠,生活的节奏放缓,但人的精神不能冻住。于是幽默成了日常的调味剂,吵架都像在演二人转。笑声越大,心里越暖。

我们偏爱浓烈:颜色要够艳,情绪要够足,气氛要够闹腾。哪怕被说“俗”,也绝不冷场。

因为沉默太久,心真的会冷的。

这部作品或许没有精良的镜头语言,或许充满了市井烟火、方言俚语,甚至有些粗粝得不够“高级”。但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才最贴近那股子在冰天雪地中倔强燃烧的东北魂。

它不是在讲述生活,它本身就是生活——一种用喧闹对抗寒冷、用色彩抵抗荒芜的生存艺术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