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的国产剧市场,仿若春运期间的车站一般热闹非凡。

四部古装剧在同一时期开播,众多流量明星齐聚一堂,然而最终脱颖而出的,依旧是已经播出许久的《入青云》。
而另一部备受期待的《水龙吟》,尽管有罗云熙、林允等高颜值阵容加持,却未能抵挡住观众口碑的反噬。
从预告到正式上线,《水龙吟》始终打着“视觉盛宴”“东方极美”的招牌。
剧中的画面确实精致无比,服装绚丽多彩,特效水准也相当在线。可惜的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和节奏的拉长,观众纷纷直言看造型比看故事还要疲惫。
罗云熙的造型更是成为了全网关注的焦点。
有人戏称他比女主还要美丽动人,也有人吐槽男主的妆容如此浓重,实在让观众难以接受。
这样一部原本颇具潜力出圈的玄幻大剧,最终却被“妆容风波”抢尽了风头。
这部剧在剧情设定和制作方面堪称豪华,可故事本身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水龙吟》改编自藤萍的小说《千劫眉》,融合了玄幻、武侠以及权谋等多种元素。
主角唐俪辞(罗云熙饰)本是少年名士,却遭到好友的陷害,从而卷入江湖的纷争之中。
他肩负着江湖与天下的命运,在重重阴谋里进行救赎、复仇乃至成魔。
听起来气势恢宏,然而实际播出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剧情套路几乎被观众一眼识破:“美强惨”男主、宿命纠葛、兄弟反目、情感撕扯、泪眼诀别等桥段屡见不鲜。这些情节并非不可取,只是太过熟悉,让观众看得麻木,难以产生情绪波动。
据悉,《水龙吟》仅服装就有八百多套,饰品更是多达上千件,每个角色仿佛都是从造型展上走出来的模特。
画面固然华丽,但故事却被这些华丽的表象所掩盖。
打戏过于炫技,镜头切换太过花哨,台词也显得过于花哨。整部剧看下来,就像吃了一整罐糖,虽然精致且有味道,但却让人感到腻烦。
真正能够打动观众的,并非是衣袂翻飞的滤镜效果,而是人物的真实与深厚内涵。
而《水龙吟》恰恰在这方面有所缺失,丢掉了“真”。
林允清新脱俗,方逸伦表现过火,配角实力较为均衡。
在这场“美学狂欢”中,林允反倒成了意外的亮点。
饰演女主“阿谁”的她,妆容干净清爽,造型简约大方,少了繁复的发饰与艳丽的眼妆,整个人看起来温柔又灵动。
她无需依靠浓妆来抢戏,仅仅一个抬眼的清纯气质,就足以撑起整个角色。
观众评价她“像一杯清茶”,虽不惊艳,却值得细细品味。
在满屏的华丽造型之中,她的“朴素”反而成为了最为难得的美。
陈瑶饰演的“西方桃”表现平稳,无论是造型还是表演都在水准之上,但存在感略显不足。
她完成了角色的塑造,却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如此华丽的视觉场景中,她就如同被布景吞没的小角色,美丽却不突出。
方逸伦饰演的“柳眼”一出场,便让网友们瞪大了双眼。

他的妆容精致细腻,嘴唇鲜艳夺目,眉眼画得纤细精巧,再配上缀满饰品的帷帽,甚至比女主还要精致。
方逸伦仿佛走错片场的美妆博主,带有一种妖艳的气质。
这种男妆艳压的设定,本是剧组追求极致东方美的尝试,但却明显失去了平衡。
当男性角色的妆容比女演员还要浓重,饰品比女演员还要繁多时,视觉效果反而变得荒诞离奇,而这一点在男主罗云熙身上体现得尤为严重。
从曾经的“润玉”到如今的“花俏仙”,罗云熙的身形消瘦问题引发了诸多争议。
他曾经是“古装美男”的典型代表,《香蜜沉沉烬如霜》中的润玉堪称经典之作,白衣翩翩、温润如玉、克制清冷的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在《水龙吟》里的他,却似乎将“美”发挥到了极致,直至失去了真实感。
罗云熙此次的妆容采用了橙眼影搭配橙口红,肤色泛白,嘴唇发亮,再加上高耸的发髻和满头的金饰,华丽得如同在走时装秀。
镜头拉近时,他的眼妆精致到能数出睫毛的根数。可问题是,这里是武侠剧,而非红毯现场。
观众渴望看到的是剑意、杀气和悲凉,而不是唇釉和高光。
此外,罗云熙的消瘦在荧幕上格外显眼。他身着宽袍,整个人看上去仿佛风一吹就会倒下。
这种纤细的体态曾经是他的标志性特点,但在《水龙吟》中,却显得气场不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瘦已经有些病态了。
镜头推近时,整张脸几乎没有多余的赘肉。眉骨凸起,眼眶深陷,颧骨又尖又高,脸颊凹陷得能打出阴影。那种“清冷感”已不再是美的象征,而是一种病态的空洞。
曾经的他,有着润玉般的“温润如玉”之美,眼中闪烁着光芒,神情中蕴含着温度。可如今,他的五官被极致的瘦削拉伸得十分锋利,就连笑起来都像是在拉扯一张紧绷的面具。
尤其是在偏冷光线的镜头下,整个人仿佛被夜色吞噬,阴气太重,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有网友形容他像一尊雕塑,漂亮却没有血色。那种“瘦到透光”的状态,不仅让角色失去了说服力,也让观众看得心慌。
古装剧的“仙气”,不应该建立在演员透支健康的基础之上,更不能把“病态纤瘦”当作“高级感”。
一个本应翻江倒海的男主,被塑造成了“纸片人侠客”,这显然不合理。
罗云熙的演技一直不俗,他在《皓衣行》《长月烬明》等作品中都有出色的表现。
但这次的角色,外在装饰过于繁杂,内在表达被掩盖,观众看不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只能记住那层厚重的妆容。
他确实非常认真,动作戏打得漂亮,情绪戏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可当“化妆”凌驾于“角色”之上时,他的努力都被抵消殆尽。
近年来,古装剧越来越趋向于“浓妆化”,尤其是男演员,一个比一个妖艳,几乎所有男主都开始走七仙女的风格,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
妆造重工固然是好事,但它不应该让所有男性角色都失去力量感。
当“古装美男”变成了工业模板,当“花里胡哨”成为标配时,真正有力量、有男性魅力的角色反而越来越少。
观众想要的是能打、能哭、能让人信服的英雄,而不是一群在山水滤镜里争奇斗艳的假面人。
罗云熙、方逸伦以及一大批“被造型绑架”的演员,他们的出发点都没有错,都是在追求美、追求精致。
然而,一味地依靠妆发来支撑剧情,只会让观众越来越容易出戏。
浓妆艳抹、瘦若纸片,再加上一堆浮夸的滤镜,这不是古装美学,而是古装灾难。

希望在未来的创作中,导演、造型师以及演员们都能牢记:妆发要为角色服务,演员也要为剧情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