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资讯

死灰复燃的人和自找麻烦的人都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余烬之上》本周迎来大结局,这部剧的观感与去年的《太阳星辰》颇为相似,起初都不太容易让人沉浸其中,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故事感愈发强烈,节奏也越发紧凑。不过,二者有所不同的是,《余烬之上》整体由几个单元故事构成,且这些单元故事都与主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死灰复燃的人和自找麻烦的人都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孙阳饰演的廖知白堪称是“余烬本烬”。在剧中,他仿佛经历了两次“死亡”。在第18集,之前观众的一些猜想得到印证,原来十年前那场大火并未让廖知白丧生。遭受诬陷的他只能默默忍受屈辱,与几位好兄弟暗中谋划复仇计划。而原本已经“活”下来的廖知白,深知扳倒幕后黑手纳威困难重重,于是选择以自己的死作为关键证据,将纳威送进监狱。

前两个单元故事存在相似之处,皆围绕着女性情谊或者“girls help girls”的情节展开,这也是近年来都市犯罪题材剧作中常见的内容。在观看过程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猎罪图鉴》里类似的剧情。而且,这些内容的推进是按照逐渐靠近当年永安村大火案真相的节奏展开的。

弟弟廖思远对哥哥心怀埋怨,一方面是因为哥哥十年来隐匿不见,另一方面则是哥哥为了制造各种案件、一步步挑衅纳威等人,在这个过程中搭进去了许多无辜者的性命。

尽管廖知白声称那些人是为了助力他惩治罪恶而主动献出生命,但这种说法显然无法让廖思远满意。为此,两人甚至发生争吵并动起手来。其实,廖知白没有说出口的话,早已通过行动展现出来,那就是他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还让弟弟协助他完成最后的关键一步。

和《太阳星辰》一样,该剧结尾上演了不止一次的反转。比如纳威被抓后,才揭开真相:当年真正的纳威早已遇害,如今冒名顶替的这个人实则是个痴迷于莎翁话剧的戏痴。而这种假戏真做所带来的权力和地位,也将他彻底异化,使其沉浸在成为纳威的虚假幻梦之中。

在这个反转之后,真相才得以真正揭露。正如盖德所说,潘多拉的魔盒一旦被打开,能否承受得起后果还是未知数。最终的幕后大Boss不是别人,正是把廖思远当作亲儿子对待的戚美华。

死灰复燃的人和自找麻烦的人都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戚美华走上贩毒之路后便无法回头,她在大火当天向廖知白开了一枪。而廖知白则如余烬复燃,在让自己真正“烧尽”之前,花费十年时间进行了有力的回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戚美华和廖知白颇为相似,都是狠角色,只是他们的“狠”朝着不同方向。戚美华从杀害家暴的丈夫开始,便踏上了不归路。她从丈夫那里偷出的毒品配方,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在最后与廖思远坦白时,她强调自己因贪欲获得了所谓的自由,而这自由付出的代价就是让自己成为了真正的“玩火自焚”者。

戚美华原本是受害者,是廖家收留了她和女儿戚夏。然而,她带来的制毒生意不仅没有回报这家人,反而将他们拖入深渊。戚夏怎么也想不到,身为法医的自己,最终会在关键证物中发现母亲竟是几次三番想要夺走心爱之人廖知白的幕后真凶。

所以,结尾戚夏在监狱里说的那些理解母亲的话,显得有些过于理想化。这其中多少包含着她作为女儿的愧疚和无奈。毕竟母亲杀了父亲带着她逃离魔爪后,却让自己变成了祸害别人的魔头。对于戚夏而言,母亲走上这条冒险之路,或许也是为了给她更好的生活。

正是这样的剧情,让看似是兄弟探案的外壳下,实则包裹着一个母亲为了女儿而走偏未来之路的故事。剧作以廖思远想为“死去”的哥哥洗去污名而查案开始,最后却查到了自己家人头上,父亲铸成的大错正是源于戚美华的贪欲。

难怪戚美华会把廖思远当作亲生儿子般关爱,这正是因为内心里藏着深深的愧疚。毕竟廖家曾是她的恩人。而在冒牌纳威的逼迫下,戚美华只能选择亲手干掉廖知白,因为她清楚以廖知白的个性,迟早会把他们犯罪的事实查个水落石出。但命运弄人,她那一枪开出去,没有夺走廖知白的生命,反而给了廖知白余烬复燃的机会。

假冒纳威以及最初廖知白出现在廖思远的幻想之中(或是所谓分裂出的人格)等内容,多少有些悬浮之感。包括在反转时,把沭河手下的尼克以及戚夏的法医师父都挖了出来,制造意外的剧作痕迹比较明显,感觉像是为了匆匆结尾而采取的不得已之举。

死灰复燃的人和自找麻烦的人都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当然,这一类悬疑犯罪剧,或多或少都会为了制造悬念和诡计而出现一些夸张戏码,也不乏逻辑问题和各种巧合。但只要核心是落实在令人深思的复杂人性之上,观众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从而带来相对良好的观剧体验。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