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迎来重要节点——“金鹿奖”评委会正式亮相。评委会阵容堪称豪华,由表演艺术家陈宝国担任主席,成员包括导演宁海强、香港导演李力持、金牌编剧张冀、演员闫妮、摄影师穆德远与主持人居文沛。发布会上,评审团就电影创作、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度交流。
作为评委会主席,陈宝国回顾了长春电影节33年来的发展历程。他提到,自创办以来,已有167部影片荣获“金鹿奖”,163位华语电影人在此获奖。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该奖项在业内的权威性与认可度。他强调,评审团将秉持专业、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一个奖项都经得起时间考验。
电影不应只是谋生的职业,更应是一份崇高的艺术追求
谈及与长春的渊源,陈宝国感慨万千。他回忆起46年前在此拍摄首部电影《大渡河》的经历:“当时只带了一个铺盖卷和一把牙刷,一待就是两年。”对他而言,长春不仅是电影生涯的起点,更是精神上的故乡。“每次回到这里,都像回家一样亲切。”这份情感早已超越了地域意义,成为一种心灵寄托。
拥有近五十年表演经验的他,也对年轻演员提出殷切期望:永远保持对表演的敬畏之心。他强调,只有全身心投入角色,用真情实感去演绎,才能传承中国电影的表演脉络,而这正是长影精神的核心所在。
曾与周星驰合作多部经典喜剧的导演李力持,则从创作节奏角度反思当前影视生态。他回忆,当年与周星驰、吴孟达等人在片场反复打磨每一个表情和台词:“那时没有手机干扰,也没有短视频分心,大家都全心投入创作。”例如,《唐伯虎点秋香》中一段绘画戏份耗时七天精心打磨,而如今有些短剧七天就能完成全片。“效率固然重要,但若牺牲艺术品质,是否值得?这需要行业共同反思。”
演员闫妮分享了自己从喜剧转向多元角色的成长历程。她认为,演员的突破在于不断挑战自我,通过角色挖掘内在潜能。“只有先被角色打动,才可能打动观众。”她透露,评审中将特别关注演员是否真正“融入角色”——那种全然投入的表演状态,将是衡量表演深度的关键标准。
据悉,本届“金鹿奖”共设置十项大奖,包括最佳影片、评委会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剪辑及最佳处女作。最终获奖名单将于8月28日闭幕晚会揭晓,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