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班现场,李宸希与米晨晨出演剧目片段。
细雨如织,薄雾轻笼,一艘古韵十足的大船缓缓“驶入”舞台,在粼粼波光中破浪前行——这正是原创音乐剧《北上》在通州区文化馆举行的复排探班场景。自去年九月首度亮相以来,这部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的舞台力作再度启航,不仅将重返北京舞台,更将以“水上公路大戏”的独特形式拉开全国巡演的序幕。
该剧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以清末民初为背景,讲述了翻译家谢平遥与意大利旅行者小波罗(保罗·迪马克)因运河结缘,在乱世中结伴北上的旅程。此次复排,主创团队在音乐编排、演员阵容及舞台视觉上均进行了深度优化。李宸希、贾凡再度担纲谢平遥一角,阿拉丁·阿斯哈力与索朗顿珠交替出演小波罗,而天香的扮演者则迎来新面孔——米晨晨的加入为角色注入了别样风情。
“我们是在前人耕耘的基础上,用更细腻的笔触去勾勒人物内心。”复排导演何杉在谈及创作理念时感慨道。他坦言,初次接触该剧时,便被音乐人张筱真极具叙事张力的旋律深深吸引。他以谢平遥与天香的二重唱为例,“短短一首歌,承载了从初遇的悸动到相知的深情,再到离别的哀婉,情感层层递进,令人动容。”
“这部剧的音乐不只是背景,它本身就是叙事的引擎。”何杉强调,每一个音符都暗含节奏与情绪的指引,“演员的走位、停顿、转身,几乎都能在旋律中找到依据。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整个舞台像一首流动的诗,人物情感如琴瑟共鸣,自然流淌。”
饰演谢平遥的贾凡坦言,角色的唱段极具挑战:“开篇就是大段高音旋律,对气息控制和情感投入要求极高。不能靠蛮力硬撑,必须精准分配体力,把握强弱变化。”他笑言,每演完一场,仿佛经历了一场身心的“马拉松”,虽疲惫却无比满足。
此次舞美设计亦实现全面升级,舞台中央以镜面材质模拟水面,配合多媒体技术,营造出烟雨江南的朦胧意境。那艘可旋转的“大船”不仅是视觉焦点,更成为时间与空间流动的象征。首次参与演出的米晨晨坦言,站在船篷高处演唱对她而言是一大挑战,“天香要在颠簸的船顶歌唱,既要稳住气息,又要克服恐高,但那种沉浸于戏剧情境的感觉,令人着迷。”
8月22日晚,《北上》率先在通州区文化馆上演惠民专场,回馈本地观众。随后,该剧将于30日、31日登陆顺义大剧院,正式开启全国巡演征程,将运河的千年文脉与动人故事,传向更广阔的舞台。(北京日报记者 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