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资讯

保定要建区域微短剧大本营啦!

在当今快节奏的数字时代,一种全新的影视艺术形式正以惊人的速度席卷网络——那就是微短剧。它以15秒一个反转、30秒一个冲突、最后10秒再留个悬念的独特叙事节奏,配合环环相扣的紧凑情节,让观众一旦开始观看便欲罢不能。这种体量小、节奏快、情节密集的创作模式,已然成为新兴的网络文艺形态代表。

深入观察这一现象,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趋势:众多来自北京的微短剧创业者及从业人员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环京地区。其中,保定这座城市展现出了非凡的战略眼光,敏锐捕捉到文化数字消费的新风口,主动承接北京溢出的产业资源,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微短剧中心。这条逐渐成形的京南微短剧产业链,不仅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充满活力与潜力的生动写照。

说到保定在微短剧领域的突破性尝试,不得不提近期成功出圈的文旅题材作品《驴火了》。该剧巧妙选取保定特色驴火文化中的动物角色“驴小保”作为主角,通过讲述它从养殖场走出、迷失于古城街巷与自然山水之间,最终成为爱保动物园“网红驴”的成长历程,既展现了地方文化魅力,又融入了现代传播元素。这部作品无疑是保定探索微短剧赛道的重要里程碑。

保定市网络微短剧协会会长孙朋涛,这位曾参与《建党伟业》《智取威虎山》等红色经典电影剧本创作的资深制片人指出,相较于传统影视剧高昂的投资门槛,微短剧具有投入低、市场缺口大、生产周期短等显著优势。特别是适配手机竖屏观看特性的竖屏微短剧,完美契合了当下碎片化阅读习惯。“目前京津冀地区确实缺乏专业的微短剧制作基地”,他的这番话道出了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为填补这一空白,保定市迅速行动起来,相继建立涿州微短剧产业基地和创意制作基地。前者依托涿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正在建设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涿州文化产业综合项目资源,致力于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10月15日探访时可见,该基地距涿州东高铁站仅2.6公里,乘高铁至北京西站不足半小时车程。如今,一栋高标准办公楼内已汇聚25家影视公司,其中七成源自北京。

中鲸(涿州)影业负责人吴方旭便是跨城发展的典型案例。这位北京籍创业者于今年7月在涿州注册成立微短剧制作公司,手握10个待开发剧本。他看中这里四季分明的自然景观优势,更看重其区位带来的高效协作可能:“剧组在北京接到任务后可就近分解执行,实时把控制作进度。”考虑到微短剧通常30人左右的小型团队规模和7-10天的拍摄周期,涿州相对低廉的食宿成本成为重要加分项。经过实地考察,他最终选定某房地产样板间作为都市题材新作的取景地,预计11月初开机拍摄,年底前有望推出5部作品。

在政府层面,保定市展现出强大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发布涵盖内容创作、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人才队伍建设及产业生态构建等多维度的二十条扶持措施,实现政企良性互动。河北涿州高新区(京南园)招商局副局长付冬萌用“双向奔赴”形容这种合作关系。例如,当某剧组需要具有年代感的学校场景时,政府联合行业协会快速协调资源,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完成取景拍摄。孙朋涛对此深有感触:“真实校园场景无需大规模布景搭建,既节省时间成本,又能保留独特的生活气息,这是摄影棚难以企及的效果。”

另一家入驻企业正旺秋实(河北)影业有限公司的实践同样印证了这一点。该公司即将开拍的医院题材微短剧,得益于开发区协调提供的医院宿舍、手术室等专业场景,以及本地群众演员和化妆师资源的整合,拍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随着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保定正积极借鉴浙江横店的成功经验,结合微短剧多为竖屏视频的特点,探索打造“竖店”模式。菁泽影视涿州产业园的建设便是例证之一。该项目计划在城区北部兴建8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拍摄基地,规划包含食堂、医院、豪宅等多样化场景。项目负责人杨英透露,主体工程将于今年年底竣工,明年启动内部装修工作。这家原本从事电影院线运营管理的企业跨界试水微短剧领域,已推出以涿州双塔、三义宫等景点为背景的文化碰撞题材作品《光影恋歌》,该片不仅在当地获奖,更肩负着通过微短剧提升城市知名度的使命。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指出,各平台去年共上线微短剧超3万部,题材覆盖全年龄段受众。截至2025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突破6.96亿人,占网民总数近七成。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保定市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27年,将累计推出150部以上精品微短剧,培育壮大30家以上规上微短剧企业,建成2个专业化微短剧基地,最终形成空间集聚、主体丰富、创作活跃、科技赋能、服务完善、健康有序的产业生态体系,奋力打造北方微短剧生产基地。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