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评

这不是中东的故事,是俄狄浦斯的传说——聊聊《焦土之城》

当了解到影片背后暗含着俄狄浦斯这一经典故事的影子时,我对这部电影的负面情绪得到了些许缓解。在观看电影的前一个半小时里,我一度以为这是一部专注于展现黎巴嫩内战或是女性力量与坚韧的作品,但其呈现方式却让我感到失望。

这不是中东的故事,是俄狄浦斯的传说——聊聊《焦土之城》

在影视的世界里,“歌唱的女人”并不罕见,然而能够真正深入挖掘她们内心世界、讲述动人故事的作品却并不多见。那种脱离实际、空洞无物的反抗不仅缺乏深度,也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如果创作者由于懒惰和自满而选择对现实进行简化处理,构建出根基薄弱的故事,即使情节再如何曲折离奇,也只会让人感到厌烦。

中东地区绝不仅仅是战争、难民、恐怖主义以及荣誉谋杀等负面形象的集合体,这里的每一个国家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和文化价值。那是一种剑与诗的完美结合,是历史与现代相互交织的结果。对于所要描绘的历史背景,创作者应持有基本的尊重。

以这部电影为例,其所描述的历史存在诸多疑问。导演表示故事灵感来源于黎巴嫩内战,但我对此持怀疑态度。首先,上世纪七十年代南黎基督教社区是否存在荣誉谋杀的现象值得探讨。贝鲁特作为一个多元化开放的城市,其他地区的状况可能有所不同。其次,电影中民兵和恐怖组织的概念被混淆。影片中出现的烧车场景中的人物装扮——头裹白布写黑字、黑布蒙面,这种黑白搭配更像是本世纪初兴起于叙利亚的部分恐怖组织的标志,而在黎巴嫩内战期间(1975 - 1990),这样的组织并不存在。我只查到了当时有一个逊尼派极端组织使用黑白配色,却没有发现任何基督教极端组织采用这种风格。而且这些极端组织的首领也不是像影片中那样轻易就能被刺杀。黎巴嫩内战确实充满了报复与仇恨,但是导演似乎与许多西方人一样,认为杀害儿童是最不人道的行为,因此认为只有恐怖组织才会做出枪杀儿童的事情。但实际上,即便是暗杀一些重要人物如黎巴嫩总理拉菲克·哈里里或以色列企图暗杀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都需要长时间的情报收集和周密计划。

此外,影片中角色的动机显得过于简单。除了影评提到的母亲刺杀领导人的动机不足信之外,在一个经历过长期冲突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来摧毁坚持唱歌的囚犯的灵魂,这样的行为未免太过“温和”,与当地残酷的现实情况不符。

除去以上这些令我觉得不够真实的地方,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这位西方导演诠释中东的方式。这部电影本质上与某些海外撤侨题材的动作片相似,都是在虚构的战争背景下,根据导演和观众的兴趣加入激动人心的元素,尽管这部电影在艺术表现上比某些同类作品更为精致。

当我意识到这其实是关于俄狄浦斯的故事后,我对导演的一些不满有所减轻。毕竟,要求非中东地区的导演完全避免想象,不去借鉴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或许有些苛刻。没错,我现在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

作为一名中东研究的新手,我对这部电影给出了较低的评价。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