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评

《FPS》影评:创意不错,换个拍摄方式会更好哦

在电影艺术的广阔天地中,创新的拍摄技术总能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最近,一部影片以其独特的第一人称视角,借助运动相机捕捉画面,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这种手法让人不禁回想起多年前的《硬核亨利》,但与《硬核亨利》中将相机固定在演员嘴部的方式不同,本片则是将相机绑在女主角的头部,这种创新的尝试,尽管在片尾的幕后花絮中显得有些突兀,却也展示了制作团队的大胆尝试。

《FPS》影评:创意不错,换个拍摄方式会更好哦

本片在叙事手法上与1999年的《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试图通过模拟主角的视角来推动故事的发展。然而,与《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将摄像机直接固定在演员头上的方式相比,本片采用了更为现代的运动相机,以实现更为流畅的第一人称视角。尽管如此,电影在某些场景的回避,如刻意避开浴室镜子,显得有些生硬,影响了观众的沉浸感。

由于采用了这种独特的拍摄手法,本片的场景设置相对集中,主要围绕公寓和鬼屋两个地点展开。第一人称视角的限制也使得影片在营造紧张气氛上稍显不足,主要依赖于女主角的突然回头等动作来制造惊悚效果,但这种手法的重复使用,很快便让观众感到乏味。不过,好在电影时长适中,并未让观众对这种单一手法产生过度疲劳。

在演员表现方面,无论是女主角还是反派角色,都显得有些过火。特别是反派角色的表演,过于夸张,甚至带出了一些喜剧效果。在一段紧张的追逐戏中,由于第一人称视角的限制,女主角不得不频繁回头,以弥补观众无法直接看到追逐者的遗憾,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观众的沉浸体验。

此外,由于电影采用了长镜头和封闭场景的拍摄方式,使得少数几位演员的行动轨迹显得过于戏剧化,尤其是在鬼屋这样的狭小空间内,女鬼的出现位置几乎可以被预测,这无疑削弱了第一人称视角带来的恐惧感。

电影中长镜头的运用尤为引人注目,整部影片可能不超过十个镜头切换,这对演员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当电影不得不使用剪辑时,却选择了闪回这一手法,且不止一次使用,对于一部仅有一小时时长的电影来说,这种回忆手法似乎并不十分必要。

虽然第一人称恐怖片的概念颇具创意,但在实际执行中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未来的作品中,或许制作团队应该考虑放弃运动相机,转而采用更为传统的拍摄手法,以更好地呈现恐怖故事的紧张与刺激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