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雍正王朝》百度云阿里云盘【完整HD1080p/MP4中字】云网盘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VIthab0bn2vqyMQovxpG3Xh
在影视经典之作《雍正王朝》里,诸多细节都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门道,今日咱们便聚焦其中一处关键情节深入剖析。
当田文镜全力彻查山西官员府库存银造假案却陷入胶着困境之时,为何李卫会恰如其分地现身山西,还看似热心地要帮田文镜化解难题呢?这其中大有文章。
在此我先直截了当地揭晓答案:李卫此番出现在山西,实则是他与邬先生精心谋划的一个“局”。
不过这个局绝非恶意坑害田文镜,而是意在借助田文镜达成特定目标——助力邬先生先从李卫身边转移到田文镜身旁,而后寻机彻底脱身。
回溯前情,邬先生曾向雍正许下承诺,规划了自己未来的走向,即寻觅一处安稳之地半隐退江湖。如此既能远离雍正核心圈子,避免对其构成潜在威胁,又能始终处于雍正的掌控范围之内,防止因知晓雍正登基前的隐秘布局而引发祸端。
彼时将邬先生安置在李卫身边堪称绝佳之选。一方面,李卫作为雍正最为倚重的大臣,对圣旨言听计从、坚决执行;另一方面,他自幼伴着雍正成长,深谙内情,对于邬先生所掌握的信息了如指掌,相处起来毫无违和之感。更何况李卫学识尚浅,有邬先生从旁辅佐,恰能助其在官场磨砺奋进,成长为雍正所需的栋梁之材。而且李卫素来对邬先生尊崇有加,在其麾下,邬先生自是不会遭受半点委屈。就当时的局势而言,再难寻得比这更理想的安排了。
然而随着李卫官职不断攀升,其接近雍正的频率日益增多,无论是邬先生还是李卫本人,都逐渐对这一现状心生不满,萌生出改变的念头。
站在邬先生的角度考量,李卫权势愈盛,意味着他被雍正垂询、召见的次数也会水涨船高,相应地,自己暴露于雍正视线之下的风险同样急剧上升。倘若哪天雍正心思突变,勾起往昔敏感回忆,难保不会下令让李卫当场处置邬先生,这种不确定性犹如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他的安全。
而从李卫的立场出发,邬先生留在自己身边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雍正本就对邬先生心存戒备,若稍有差池,处理不当触怒龙颜,自己必将受到牵连。故而,两人虽未明言,但心照不宣地达成一致共识:尽快让邬先生脱离李卫的控制范围。
可如何巧妙安排邬先生的去处却是一门大学问。若是让雍正察觉这是李卫主动推动或邬先生个人意愿所致,势必会引起皇帝更深的猜忌;倘若所选之地不合圣意,同样会招致雍正雷霆震怒。因此,时机、方式与目的地的选择必须精准无误,环环相扣,不容有失。
恰逢此时,田文镜在山西办案遭遇瓶颈,这一局面瞬间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契机。
将邬先生引荐至田文镜身边无疑是上策之选。毕竟田文镜亦是雍正极为看重的股肱之臣,虽不及李卫那般亲密无间,但绝对是忠心耿耿的嫡系力量。若邬先生能在田文镜麾下效力,协助其处理政务,本质上就是在为雍正分忧解难,即便消息传至御前,也不会引发过多质疑。
相较于李卫,田文镜与雍正的关系相对疏离一些,如此一来,邬先生受雍正直接关注的可能性将大幅降低,为其日后悄然隐退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整个计划的核心要点在于,绝不能显露出这是李卫和邬先生的主观意图,必须营造出由田文镜主动邀约的假象,方能蒙混过关。
眼下田文镜办案受阻的困局,恰好为这一策略的实施提供了完美借口。鉴于李卫此前已对诺敏迅速追回山西府库欠款一事心存疑虑,他以替雍正排忧解难之名,携邬先生奔赴山西助力案情突破,此举合情合理,无可厚非。
当邬先生寥寥数语便精准点破山西案件的关键症结所在时,田文镜自然无法拒绝这位大才加盟。
谈及此处,便不难理解为何李卫初见田文镜时,会以替邬先生谋求职业发展为幌子,极力向其举荐邬先生,并明码标价提出“转会费”高达八千两白银。这般做派实则是为了将这场戏演绎得更加逼真可信。
在田文镜及其他旁观者眼中,邬先生不过是贪图那笔丰厚薪酬,才在田文镜盛情相邀之下勉强应允入职,一切看似顺理成章。
果不其然,雍正获悉此事后并未深究细究,而是予以默许。只是可怜田文镜直至面见雍正被问及邬先生行踪时,才惊觉自己已然落入李卫与邬先生精心设计的圈套之中。他不仅稀里糊涂地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暗中助推邬先生成功脱身,还白白损失了一大笔钱财,着实做了一回冤大头而不自知。
这场围绕邬先生展开的暗流涌动的权力博弈,充分展现了《雍正王朝》中人物关系的复杂多变与智谋较量的精彩绝伦,也让观众得以窥见封建王朝官场生态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