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生万物》百度云【HD1080p高清版本】Mp4资源下载免费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VIthab0bn2vqyMQovxpG3Xh
8月24日,备受瞩目的电视剧《生万物》迎来大结局。该剧时间跨度从1926年延续至新时代,但叙事重心集中于1926年、1927年、三十年代及抗战时期。它以农民群体为主角,深刻展现土地与人的羁绊。开播后口碑持续走高,收视率屡创新高,网络单日播放量突破1亿次,成为爱奇艺平台近年罕见的现象级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本剧改编自严肃文学作品,整体完成度可圈可点。
若以更高标准审视,《生万物》对严肃文学做了“减法”,却对市场烂俗剧套路做了“加法”。当下许多剧集脱离现实,既无视当代生活,又扭曲历史真相,沉迷于架空叙事。这类作品严重消耗观众信任,甚至引发对国产剧的抵触情绪。而《生万物》另辟蹊径,聚焦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真实生存图景,这正是其脱颖而出的关键。通过呈现这段厚重历史,观众得以窥见百年前祖辈的生活轨迹,并获得全新的人生感悟。早在开播时笔者便指出,该剧具有独特的“生存厚重感”——这种质感通过农民与土地的血脉联结生动传递。
严肃文学改编影视需平衡真实性与普适性,人性刻画成为关键突破口
相较于原著,《生万物》确实进行了温和化处理。严肃文学中的人性往往灰暗复杂,电视剧则赋予更多温暖底色。原著继承鲁迅白话小说传统,擅长在人性至暗处揭示挣扎与冲突。而剧版则将某些阴暗叙事转化为光明叙事,例如宁苏苏与郭龟腰的故事线就比原著更积极。这种调整并非完全源于审核限制,更因电视剧需面向全年龄段观众,需兼顾不同心理承受能力。
从第20集起,剧情力度明显软化,正是因减少了人性阴暗刻画,增加了温暖元素。这种创作调整恰恰体现影视化过程中的自觉取舍。
值得注意的是,严肃文学的思想深度仍是影视难以逾越的高峰。即便如张艺谋的《红高粱》,相较莫言原著《红高粱家族》仍存在差距。《生万物》同样如此——严肃文学善于在人性黑暗与历史低谷中挖掘深度,这种洞察力目前仍是影视创作的短板。
剧中对部分历史细节也进行温情化处理。例如宁地主临终捐献土地给民主政府,政府再分给无地农民的情节,实为理想化想象,并非完全符合史实。严肃文学通常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罕用此类美好设想。以莫言《丰乳肥臀》为例,书中母亲抚养子女的艰辛远超《生万物》中宁绣绣的遭遇。剧版对女主角境遇和性格进行美化,赋予其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特质,这种处理在文学创作中极为罕见。
此外需注意:剧集对土地问题的叙述止步于抗战胜利后,对1949年后历史仅轻描淡写。而莫言《生死疲劳》、刘震云故乡系列等作品均将该时期作为重点。由此可见,严肃文学的叙事厚度与思想深度,仍是影视改编亟待突破的课题。
可喜的是,当前电视剧创作者已意识到向严肃文学汲取营养的重要性。《生万物》的热播或将引领行业走向更健康的发展道路——既尊重历史厚度,又不失艺术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