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归队》百度云网盘完整阿里云盘资源下载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VIthab0bn2vqyMQovxpG3Xh
近期开播的抗战题材剧集《归队》热度持续走高,迅速吸引了大量观众关注。数据显示,该剧酷云实时收视峰值一度达到2.8871%,欢网大数据记录的峰值更是高达3.8110%,平均收视率稳定在2.9047%。与此同时,腾讯视频平台的站内热度突破21000,足见其在观众中的受欢迎程度。
剧情设定于1938年秋,抗联第二路军第五军的一支小队在排长鲁长山(绰号“老山东”)的带领下,于拐子河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面对敌众我寡的严峻局势,这支由18名战士组成的抗联小队顽强抵抗,虽成功击退敌人多次进攻,但自身也伤亡惨重。在确认东南方向有百余敌军逼近后,鲁长山果断下令突围,并指示幸存队员分散行动,约定在牡丹江松林镇的八棵松汇合——找到最粗最高的那棵松树,刻下名字,等待归队。最终,小队成员四散分离:汤德远与兰花儿失联,高云虎与福庆走散,汤德远和福庆不幸被俘,被迫进入大秃子岭劳工营;高云虎则被当地村民大阔枝所救;而鲁长山与田小贵在途中先后邂逅老把头王义山、兰花儿以及曾为义勇军的胡子葱山小白马。
有观众不禁发问:为何鲁长山不采用集中突围的常规战术?这是否违背了“集中优势兵力突破包围”的军事原则?事实上,这一决策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考量。东北地区虽山林密布,但日军依托发达的铁路与公路网络,能够迅速调动兵力围剿。若抗联小队集中突围,极易暴露行踪,遭遇围歼。加之当时日军推行“并村”政策,设立集体部落并实行保甲连坐制度,使得大规模行动极为困难。因此,分散突围、化整为零,反而成为保存实力、实现战略转移的最优选择。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全国抗战大局。1938年正值抗战相持阶段初期,关内战事胶着。抗联在东北牵制关东军主力,使其难以抽调兵力支援关内战场,这本身就是对整体抗战的巨大贡献。正因如此,即便身处绝境,鲁长山的小队也必须坚持战斗,哪怕牺牲也要多拖住一个敌人。这种“以攻代守”的战略,体现了抗联战士在极端困境中的担当与牺牲精神。
剧中,兰花儿在激战中刺伤一名日军后反被击伤,幸得葱山小白马相救。这位曾参加义勇军的“胡子”,折射出东北民间武装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复杂命运。许多土匪出身的武装在九一八事变后曾奋起抗日,但也有不少被日军收编沦为伪军。鲁长山对小白马欲娶兰花儿的提议坚决反对,甚至引发激烈冲突,最终小白马甘愿认输。这一情节不仅凸显了纪律与情感的冲突,也暗示了抗联在争取民间力量时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可以预见,随着剧情推进,鲁长山带领的小队将在松林镇重组,继续与敌周旋,直至1945年反攻前夕以特种作战形式重返战场,执行关键任务,书写属于他们的铁血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