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上》百度云资源下载「1080p/Mp4中字」百度云网盘更新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VIthab0bn2vqyMQovxpG3Xh
3月5日,电视剧《北上》在爱奇艺已上线前6集供观众观看。此前我在剧评文章中曾分析过这部剧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对编剧赵冬苓在该剧开篇所塑造的“偷西瓜”桥段给予了肯定,认为其相对出色。但总体而言,这部《北上》的问题颇多,缺点明显盖过了优点。从豆瓣短评区的情况来看,也验证了我的看法。
截至目前,《北上》在豆瓣短评区差评扎堆。优秀的电视剧往往会收获清一色的好评,而一般的电视剧则评价毁誉参半,观众大多会给出三星左右的评价。《北上》目前出现的却是大量一星、二星的差评,而且这些差评呈现出连片、大面积出现的状况。
在这些众多差评中,有些是需要审慎看待的,比如那些批评白鹿演技不佳的评论。在之前的剧评分析里,我已提及白鹿在《北上》中的演技,说她演技差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至少她有提升演技的意识,部分桥段表现欠佳并非是白鹿个人的问题,而是剧本设计存在缺陷,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过从整体来看,《北上》收到如此多的差评,确实是值得深入探究与分析的。那么,这部剧为何会遭到这么多差评呢?不少观众采用了“比较文学”的方式,将其与《人世间》《小巷人家》等优秀作品进行对比,进而得出《北上》难以企及这些佳作的结论。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评价,是普通观众最为常见的一种电视剧评判方式。
基于目前的6集剧情,我认为《北上》之所以出现大面积差评,原因在于剧本过于悬浮。赵冬苓编剧未能创作出真实且充满生活温度的剧本,反而可能采取了书斋式创作的取巧之法,拼凑了运河边几家人的生活。而这些生活既缺乏真实感,又不够具体,更无法触动人心。观众渴望看到真实的运河烟火气,然而赵冬苓编剧呈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拼凑感强烈的虚假氛围。下面不妨通过具体事例来分析一下各家的故事。
在《北上》开局的两集中,主要情节就是换大船,几乎没什么实质故事内容。接下来的4集,如果勉强梳理出一条剧情主线的话,那就是运河衰落,各家的日子都不如从前了。当然,在这4集中还有一条更明显的线索,即洋娃娃角色的母亲急需用钱,洋娃娃设法赚钱,朋友们帮忙筹钱,结果闹出不少笑话,最后洋娃娃靠送外卖赚到了钱。
因此,这部电视剧的前6集面临着大情节匮乏的问题,而这是《人世间》和《小巷人家》都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编剧自身。当编剧掌握的素材不足时,只能通过注水的方式,不断扩充一些无用的小情节,以此来凑足剧情时长。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往往故事丰富饱满,情节此起彼伏;而质量欠佳的作品,就会出现《北上》这样的问题,短短几句话就能让观众梳理清楚好几集的剧情。
具体到每个家庭的故事中,也存在一些情节悬浮的问题。比如说李乃文饰演的角色家庭,他们面临的愁苦竟然是妻子不回家,跑去横店追求演员梦。剧中李乃文的角色经营着一家大饭店,完全有能力拿出数千元资助洋娃娃家。显然,这个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差,妻子去横店打拼只能用“演员梦”来解释。
然而,“演员梦”这类题材的内容,往往是普通观众最为反感的。因为它总是强调演员们的辛苦以及对艺术的奉献等。但要知道,电视剧应该展现的是观众们生活中的苦楚,而不是演员们的艰辛。我们影视剧工作者向观众诉苦,只会让观众产生厌恶情绪。赵冬苓编剧安排了这样一场诉苦戏,着实令人费解。
岳旸饰演的角色家庭,其具体的愁苦也十分悬浮且奇怪。这位角色在文化馆工作,属于体制内旱涝保收的人员。开局的6集剧情中,他的愁苦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写的稿子被杂志退稿,二是写的论文没拿到文化馆的补贴。这位角色竟然因为这些小事就对老婆孩子发脾气。作为观众,看完这个家庭的所谓愁苦后,会觉得这就是典型的无病呻吟。杂志社退稿、文化馆补贴没拿到,这能影响男主的工资吗?这算什么愁苦呢?
区长家庭就更谈不上有什么真正的愁苦了,而且在事业上,夫妻二人都顺风顺水。编剧却强行给他们制造愁苦——区长的儿子喜欢和男主女主们交往,区长不同意,认为儿子应该找好孩子一起玩。这就所谓的愁苦吗?这样的情节接地气吗?符合人间烟火气吗?能扎根于运河这片土地吗?
胡军饰演的角色家庭是运河儿女,以开船为生。但是在前6集的内容里,只讲述了两个愁苦:一个是换大船时邻居有反对意见,不过最终大家还是帮忙换了船;另一个是被拖欠运费。用4集的篇幅来讲一个拖欠运费的事儿,实在是太拖沓了。船老大的故事没有更深层次地与运河文化相融合,只是选取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使得这部电视剧显得更加悬浮,缺乏基本的创作采风精神。
白鹿饰演的角色家庭应该是《北上》中最贫困的一个了。母亲摆地摊,父亲在船上打杂。但是在这6集内容里,并没有正面展现出摆地摊卖小吃的辛苦。相反,剧中白鹿饰演的角色竟然戴着牙套。这是该剧目前开局的一个重大败笔。摆地摊究竟辛苦不辛苦、富裕不富裕呢?编剧赵冬苓在这方面的叙事存在混乱。说辛苦、穷苦吧,家里却还有闲钱给孩子戴牙套;说不辛苦、很富裕吧,那这戏就更加悬浮,脱离实际了。
需要知道的是,当年戴牙套的可都是中产及以上家庭啊,这项医疗之外的开支动辄就是数万元啊。本来通过展现运河边上摆地摊的生活,可以很好地呈现出真实的人间烟火气和角色的愁苦。但是赵冬苓编剧却没有这样做,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萨日娜老师饰演的老奶奶角色,更是编剧塑造上的一个严重错误。赵冬苓编剧可能是想效仿拉美文学,塑造一位“精神智者老祖母”。但是要知道,我们这是中国!中国的影视作品要讲述中国故事,更何况这还是发生在中国运河边的故事。老奶奶的性格源头是什么?《北上》并没有清晰地交代,就直接硬生生地塑造出一个“精神智者老祖母”,让角色整天嘻嘻哈哈,这不是悬浮又是什么呢?
《北上》出现大量差评也就不足为奇了。实际上,如果电视剧《北上》能够按照徐则臣老师原著小说《北上》的故事认真改编,就不会存在故事素材不足、内容悬浮以及缺乏基本人间烟火气等问题了。赵冬苓编剧另起炉灶,仅仅保留了“北上”这个名字重新创作,才导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电视剧《北上》目前呈现出这样的质量和口碑,赵冬苓编剧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还是那句话,对待运河题材要有敬畏之心,切不可进行儿戏般的创作。